明治维新的领导人
岩仓具视的简介

  岩仓具视(iwakura tomomi)作为堀河康亲(horikawa yasutika)的二子,于文政8年(1825)出生于京都。后在天保9年(1838)过继给了岩仓具庆(iwakura tomoyasu),成为其养子。
 

  安政元年(1854)成为侍从。在幕府末期的动乱中,遵孝明天皇之令,积极推行对通常不从事朝廷政务的下级公家也征收意见的改革。在此改革之后,岩仓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。岩仓从公武合体派¹的立场出发,促成了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宫和德川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(yokugawa iemoti)的结合,并致力于朝廷和德川幕府的融合。
  但是,随着和宫与德川家茂的婚姻生活开展,岩仓被激进的攘夷派视为佐幕派人物,并对其进行了暗杀。文久2年(1862年),岩仓辞官皈依佛门后离开皇城,先是搬到了西加茂的灵源寺,紧接着搬到了西芳寺居住。之后隐居于向岩仓村的藤屋藤五郎所租借的废屋中。
 

  元治元年(1864年)的禁门之变后,岩仓的冤案虽被翻案,但并没有赦免。他不得已只能继续居住在岩仓村。但因为冤案的平反,各种贤达再次聚集到岩仓周围,并重返政治舞台。岩仓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,由之前的公武合体派转为倒幕派。

 

  庆应3年(1867年),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(tokugawa yoshinobu)虽然进行了大政奉还,但却一直保有着国内最大的领地和兵力,因此岩仓继续掌握着政治实权。他为了将朝廷置于政治中心地位,通过联合萨摩藩的大久保利等人制定了让德川庆喜辞官纳地的计划,并于小御所会议(1868年1月3日)后发出《王政复古大号令》正式通告德川庆喜必须辞官纳地。德川庆喜无奈同意后,王政复古获得了巨大成功。
 

  之后,岩仓作为明治政府的核心成员,参与了版籍奉还(1868年2月から5月)和废藩置县(1871年8月29日)等重要法案的制定,并作为岩仓使节团海外巡游的中心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此外,在明治14年(1881年)为了复兴京都因迁都东京而引起的衰退,在京都设立了名为“保胜会”的团体,还并参与了保存摄津、河内、和泉、山城、大和、近江、丹后的名胜、古迹的运动。为拥有名胜古迹众多的京都复兴而鞠躬尽瘁。
 

  明治16年(1883年)岩仓为保存京都皇宫计划而回到出生地时咽癌病情恶化。后虽然回到东京接受了相关治疗,但病情并没有起色,于不久之后病逝。享年57岁(虚岁59岁)。
 
1.公武合体,又称为公武合体论、公武合体运动、公武一和、公武合一[1],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(幕末)的一种政治理论,主旨是联合朝廷(公家)和幕府(武家)改造幕府权力。此政论获得幕府和许多大藩侯的支持,主要目的是要结合朝廷的权威,压制当时的尊皇攘夷(尊攘)运动,以避免幕府倒台,和进一步强化幕府的地
 

*肖像画:出自国立国会图书馆《关于近代日本人的肖像》